《壞運動》(Moving Me Badly)結合了新媒體藝術裝置與跨媒體表演,以「光」引領觀眾的身體感知,開啟創新形態的跨領域藝術行動。此行動反映北藝大體泳館目前硬體損壞,暫停營運中的建築空間和原運動功能因而解除的狀態,同時亦隱喻「壞」所潛藏的多重面向,並進一步讓「壞」的空間與結構幻變成鬆動和打開系統邊界的啟動器。
於2019年發起的「牛奔藝術節」,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於2018年成立之慢電視「牛奔電視臺」的年度性策劃節目。「牛奔藝術節」關注的是當代科技媒體藝術和各表演樣態的跨領域交匯與反思。其核心精神是以具實驗性的姿態來展開對於當代科技媒體和跨領域展演性之間關係的重新想像與提煉。
新媒體無人劇場跨界創作計畫《罪惡之城》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全新策劃製作, 知名藝術家王俊傑與混種跨界團體豪華朗機工共同創作, 並邀請亞太影后陸弈靜小姐參與影像表演。
為響應「科藝復興-北藝大科技藝術回顧」的主題,在2013年將以開創、傳承與對外連結作為演出活動主軸,邀請臺灣聲音藝術發展歷程中極具代表性的6組藝術家進行跨世代接力演出,並為「科藝復興-北藝大科技藝術回顧」開啟序幕。
A warm-up will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and should be done before every training session.
Thisis fundamental to a safe practice.
我們總是看到表演者呈現的最終結果,一切精彩完美。以影像其背後所隱藏的程式介面,呈現與建構演出樣貌的過程,透過觀看方式的改變,如何解讀?細細品味每一個影格的訊號與資料、每個單位的聲音,是如何在你眼前運行。
後藤英同時有作曲家、表演者、發明家與新媒體藝術家等多重身份,更被認為是最具創新代表的日本籍藝術家之一,其表演以新科技結合互動裝置,極具實驗性前衛風格,同時發明虛擬樂器,開發電腦與人體動作進行溝通的介面,運用虛擬樂器即時控制聲音與影像進行表演。
表演者透過自定界面在演出中即時繪製圖形,且圖形會依據外觀的不同發出相對的聲音。畫面中的矩形會依據演算法,不斷進行分裂以及合成的移動。矩形分裂時會因為體積的不同而產生對應的音高頻率,當矩行分裂出來的體積接近3:2時,因為頻率比的關係會產生和聲。當多個物件同時進行分裂時,便會因為相位的不同,產生不同節奏的共鳴聲。
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負責策劃,邀請跨國創作團隊,以聲音創作表演形式為主體,超越聲響的界限,結合聲音、影像、互動控制、器樂與裝置等多媒材跨界聲音藝術表演,以更深入更細緻的創新實驗,突破前衛聲音美學的極限。
延續自製樂器「聲瓶系列」,利用電腦、機械操控高壓空氣吹奏不同長短的透明壓克力管,產生具有節奏與音階的聲響。並再次展現機械的超人所能,在聲音與樂音之間,往返製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