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路花園》(Circuit Garden)為臺灣首座科技藝術館(以下簡稱科藝館)之開館節目,節目依科藝館建築空間特性,限地製作(Site-Specific Art)出神、入神的場景與敘事經驗,以遊走式的跨領域展演形式,引領眾生於建築內外穿梭,經歷不同維度的場景,藉由科技法器的混生運用,展開穿透歷史、儀式、未來記憶的淨化旅程,進行跨時空與跨結界的多重返生。
《壞運動》(Moving Me Badly)結合了新媒體藝術裝置與跨媒體表演,以「光」引領觀眾的身體感知,開啟創新形態的跨領域藝術行動。此行動反映北藝大體泳館目前硬體損壞,暫停營運中的建築空間和原運動功能因而解除的狀態,同時亦隱喻「壞」所潛藏的多重面向,並進一步讓「壞」的空間與結構幻變成鬆動和打開系統邊界的啟動器。
於2019年發起的「牛奔藝術節」,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於2018年成立之慢電視「牛奔電視臺」的年度性策劃節目。「牛奔藝術節」關注的是當代科技媒體藝術和各表演樣態的跨領域交匯與反思。其核心精神是以具實驗性的姿態來展開對於當代科技媒體和跨領域展演性之間關係的重新想像與提煉。
本中心受邀參加「TAIPEI 101 – SMART TREND智慧趨勢展」,展出互動科技作品《梵谷眼中》、中心年度創作─科技媒體無人劇場《罪惡之城》與跨域科技媒體展演《索多瑪之夜》演出紀錄影片等內容,期昐此次展覽能帶給觀眾更多科技藝術體驗。
《索多瑪之夜》以十八世紀末薩德侯爵所著的《索多瑪120天》為靈感發想來源,以虛構的事件為敘事框架,重啟對當代性的思考;它包含視覺裝置作品與新媒體科技動態演出,兩個部分的主題相互呼應疊加,形成一個對文明困境與死亡昇華的大型跨域創作。
「Linking LAB實驗室聯盟」由本中心所發起,針對日益多元的創作媒材,連結國內外各領域的專業實驗室所共同組成的動態創作團隊。《索多瑪兒童之夜》是以視覺藝術概念出發的跨領域實驗創作,為一2年期的創作計畫,創作內涵以法國薩德侯爵所著的《索多瑪120天》為發想來源,今年度以前期實驗測試結果做階段性發表。
本中心作品《科技媒體無人劇場—罪惡之城》模型裝置版與《萬有引力的下午》演出紀錄影片受邀參加文化部2014年數位表演藝術節「象限・穿越─物件裝置暨影像展」展出,中心期昐此次展出能引領觀眾更了解科技媒體劇場的魅力所在。
《罪惡之城00:00:00:00》為新媒體藝術家王俊傑2014年的最新創作,它與2013年演出的科技媒體無人劇場《罪惡之城》是平行發展的錄像裝置作品,由一組雙頻道同步投影錄像及三個手工模型所構成。
新媒體無人劇場跨界創作計畫《罪惡之城》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全新策劃製作, 知名藝術家王俊傑與混種跨界團體豪華朗機工共同創作, 並邀請亞太影后陸弈靜小姐參與影像表演。
為響應「科藝復興-北藝大科技藝術回顧」的主題,在2013年將以開創、傳承與對外連結作為演出活動主軸,邀請臺灣聲音藝術發展歷程中極具代表性的6組藝術家進行跨世代接力演出,並為「科藝復興-北藝大科技藝術回顧」開啟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