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公告 交流活動 媒體報導 得獎專利
2007-03-15
數位典藏成果展 解讀珍貴資料不染塵(0315) 

數位典藏成果展 解讀珍貴資料不染塵

【教育廣播電台/趙經邦】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經過五年的推展,目前正在故宮博物院和國科會舉行成果展。數位典藏主要由自然科學博物館等九個國家單位,提供典藏文物轉換為數位化紀錄,最為保存、推廣、和加值利用的基礎。其中台北藝術大學將清明上河圖放大三倍呈現,並且以電子捲軸在特殊景緻、設計有互動解說。

清明上河圖原長十一公尺、寬三十五公分。台北藝術大學獲得故宮授權,取得北宋、張澤端的仿本,運用數位技術放大三倍,配合三部投影機和電子捲軸,並且考據史料和專家,將圖畫中人物在進行的活動和建築物構造,配合光影感應互動3D、2D的解說。其中最著名的虹橋市集,可以呈現橋上的各家店舖賣的物品。而鳳儀亭正在上演的呂布戲貂蟬,也嵌入真人演出的片段。讓審圖者不僅體驗全圖的精細,也能融入畫中的情景。國科會副主委楊弘敦表示,數位典藏是唯一涵蓋人文的國家型科技計畫。藉由數位化技術保存人文、歷史、自然的影像和聲音。並且能進一步推廣運用。

數位典藏計畫成果展在故宮博物院地下一樓、展出到四月八號。除了有計畫簡介,還有台灣歷史走廊、棒球百年史、南島民族介紹、魚類貝類多樣性資料庫、以及藝文走入家庭等,為民眾展示數位典藏的應用成果。



weibo facebook youtube 加入我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