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藝復興─北藝大科技藝術回顧

推薦

科藝復興─北藝大科技藝術回顧
TechArt Renaissance – A Retrospective of Art and Technology at TNUA

7/19-9/22, 2013

展覽地點:關渡美術館 402展場
Venue: Gallery 402, 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開幕Opening:7/26, 2013 (Fri) 17:00 關渡美術館 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開幕演出 Opening Performance / 超響 TranSonic 2013:7/26, 2013 (Fri) 13:30-16:30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廳後臺S1排練室(藝術與科技中心1樓) Studio 1, Backstage of Concert Hall, TNUA (1st Floor, Center for Art and Technology)

策展人:陳俊文 Chen, Chun-Wen
工作團隊:許素朱 Hsu, Xiaoniu Suchu 林俊吉 Lin, Chun-Chi 林雅芳Lin, Ya-Fang 林佑任 Lin, Yu-Jen 紀宗助 Ji, Vinci 江昆哲 Chiang, Jerry

紀錄片 Documentary:
導演 Director / 林俊吉 Lin, Chun-Chi
攝影 Cinematography / 林俊吉 Lin, Chun-Chi、程奕翔 Cheng, I – Hsiang
剪輯 Editing / 程奕翔  Cheng, I – Hsiang
音樂 Music / 張惠妮 Chang, Huini

參展藝術家 Artists:

網站 Web Site:http://cat.tnua.edu.tw/techart2013/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與科技中心,新媒體藝術學系,關渡美術館

Advisor: Ministry of Education
Organizer: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Center for Art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New Media Art, 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中心 LOGO01

Scott Draves

scottdraves

Scott Draves 曾數次受邀參與科技藝術展,參展作品為程式演算產生電腦動畫。

Scott Draves is a pioneering software artist best known for creating the Electric Sheep, a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consisting of 450,000 computers and people that uses mathematics and genetic algorithms to create an infinite abstract animation.

His work has been shown at LACMA, MoMA.org, Prix Ars Electronica, ZKM, Art Futura, Emoção Art.ficial Bienial and is in collections world-wide including Carnegie Mello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MQS Capital, Google, the Simons Center for Geometry and Physics, and MEIAC. Electric Sheep apps are available for iPad and Android.

In 1990 he received a BS in Mathematics from Brown University and in 1997 a PhD from th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for a thesis on metaprogramming for media processing.

http://scottdraves.com/

許素朱 Hsu, Xiaoniu Suchu

10_許素朱

現為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博士,曾創立臺灣第一個科技藝術研究所,為該所第一任所長(2001~2004);曾為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Center of Art and Technology)」主任(2005~2009, 1999~2004);期間並主持FBI Lab。主要專長為互動藝術、網路藝術、互動創意學習,興趣為浪跡天涯、志向當俠女。

近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科技與藝術的整合,努力扮演臺灣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橋樑。這幾年來策劃舉辦多次的科技藝術展覽與科技藝術表演藝術,並邀請國內外相關單位一起共襄盛舉,並於2004年舉辦臺灣第一次「科技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曾於2004年受國科會補助留職留薪至美國柏克萊的Intel Research Lab研究一年,也於1996年留職留薪至美國MIT Media Lab研究拜訪。2006年策展《2006臺北科技藝術展-DIGIart@eTaiwan》、2007年於WIkimania 2007規劃策展《Virtual i.d.ea" – Interactive Net Art》、並於2008年12月策展《2008網路藝術展》。
目前為行政院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之顧問,曾執行多項國家型計畫,並擔任多項「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評審委員。許教授主持過的研究計畫含概主題非常廣泛,包括數位藝術、互動式表演藝術、知識管理、數位典藏、數位創意學習、智慧型生活創意空間等。這些計畫的執行目的乃把科技藝術融入數位內容、數位生活中,讓創意發揮極致。

王俊傑 Wang, Jun-Jieh

06_王俊傑1

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副教授兼主任、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畢業於德國柏林藝術學院,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文憑,為台灣少數知名新媒體藝術家兼策展人。1984年開始錄像藝術創作,為台灣新媒體藝術發展的開創者之一。1984年獲年度雄獅美術新人獎,1996年獲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2009年獲台新藝術獎年度視覺藝術百萬大獎。重要國際邀展包括:「光州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約翰尼斯堡雙年展」、「亞太三年展」、「台北雙年展」等。2000年獲日本「美術手帖」推選為「最受注目的100位藝術家之一」。

重要展覽策劃經歷包括:「漫遊者-國際數位藝術大展」(國立台灣美術館,2004)、「異響-國際聲音藝術展」(台北市立美術館,2005)、「2006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台北市立美術館,2006)、「大幻影」(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文化藝廊,2009)、「台北數位藝術節」(台北當代藝術館,2009)、「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節:超未來」(2010)等。
近期參與跨域劇場設計作品包括:華格納全本歌劇《尼貝龍指環》(國家交響樂團,2006)、幾米繪本《向左走向右走》大型音樂劇(台北小巨蛋,2008)、台語歌劇《黑鬚馬偕》(國家戲劇院,2008)、導演《萬有引力的下午》科技媒體劇場(2010)等。

曲德益 Chu, Teh-I

02_Chu Teh-I_2

現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館長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院長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  特聘教授
  • 財團法人李仲生現代繪畫文教基金會董事
  • 財團法人志嘉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
  • 1952 生
  • 1984 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造型美術碩士
  • 1983 法國國立高等設計學院美術設計碩士
  • 1976 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
  • 1974 李仲生畫室研究 

個展

  • 2013   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 2012   隱岩美術館 光州 韓國
  • 2012   大趨勢畫廊  臺北
  • 2011   塔石藝文館  澳門
  • 2006   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臺中
  • 2006   大趨勢畫廊 臺北
  • 2003   大趨勢畫廊 臺北
  • 1999   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臺中
  • 1998   臻品藝術中心 臺中
  • 1997   飛元藝術中心 臺北
  • 1995   臻品藝術中心 臺中
  • 1993   皇冠藝術中心 臺北
  • 1993   臻品藝術中心 臺中
  • 1992   誠品畫廊 臺北
  • 1992   臻品藝術中心 臺中
  • 1990   串門藝術空間 高雄
  • 1988   三原色藝術中心 臺北

主要聯展

  • 2013 科藝復興─北藝大科技藝術回顧 關渡美術館 臺北
  • 2013 視域之方-臺灣當代藝術展 天理畫廊 紐約 美國
  • 2013 山海線上五人聯展 荷軒新藝空間 高雄
  • 2013 轉動藝台灣 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 韓國
  • 2013「美麗台灣」台灣近現代名家經典作品展 北京中國美術館 中國
  • 2013 在地與他方的力量-臺灣當代藝術的感性座標與路徑 屏東美術館 屏東
  • 2013 臉頰書寫 誠品畫廊 臺北
  • 2012 非形之形→台灣抽象藝術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 2012 人與物:記憶的穿越——蘇州金雞湖美術館開館展 蘇州金雞湖美術館 中國
  • 2012 感性生產: 當知識成為態度 關渡美術館 臺北
  • 2011 第3屆國際現代美術光州ArtVision展 光州雙年展展示場第3/4館 光州 韓國
  • 201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大趨勢畫廊 台北
  • 2011 返本歸真 台灣當代抽象繪畫展Ι 赤粒藝術 台北
  • 2010 台灣繪畫歷程閱讀 阿哈貢藝術空間 克洛爾市 法國
  • 2010 臻品二十週年邀請展-忠誠祝福 臻品藝術中心 台中
  • 2010 異象-典藏抽象繪畫展 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中
  • 2009 滿庭芳  小畫廊  高雄
  • 2008 小甜心─伊通公園二十週年慶  伊通公園  台北
  • 2008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 台北
  • 2007 大象無形開幕聯展 大象藝術空間館 台中
  • 2007 形色版圖-顛覆與重建 大趨勢畫廊 台北
  • 2005 二○○五關渡英雄誌-台灣現代美術大展 關渡美術館 台北
  • 2005 現代與後現代之間-李仲生與台灣現代藝術 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中
  • 2004 幾何.抽象.詩情  台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 2004 開新—八○年代台灣美術發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
  • 2002 法國沙龍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 法國.巴黎
  • 2002 中韓國際現代版畫交流展 台南市立藝術中心 台南
  • 2002 新莊第四屆美展 新莊市文化藝術中心 新莊
  • 2001 台北-光州現代作家交流國際版畫展 朝鮮大學校美術館 韓國光州
  • 2001 形簡意繁方與圓臺灣當代藝術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中
  • 2001 發現典藏系列 文字的凝視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 2001 十年思辨-當代藝術的轉折與映照 臻品藝術中心 臺中
  • 2001 藝術家的異體-裝置藝術及抽象繪畫展  澳門市政局晝廊 澳門
  • 2000 集集方舟裝置藝術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中
  • 2000 臻品十週年特展 經過≧存在 臻品藝術中心 臺中
  • 2000 第十五屆亞洲國際美展  臺南縣文化局藝陣館  臺南
  • 2000 千禧之喜-北臺北藝術家聯展 雅逸藝術中心 臺北
  • 2000 亞洲版畫能量  新儒家藝術空間  臺中
  • 1999 形色版圖 飛元藝術中心 臺北
  • 1999 複數元的視野  山藝術文教基金會/中國油畫學會主辦 巡迴展出:
  • 1999 中國美術館/北京、國立歷史博物館  臺北
  • 1999 李仲生師生展  臺灣省立美術館 臺中
  • 1999 臺灣當代繪畫展 龍門畫廊 臺北
  • 1999 臺北─巴黎:複式世代 巡迴展出: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
  • 1999 巴黎臺北新聞文化中心  法國‧巴黎
  • 1999 亞熱帶繪事風雲  新儒家藝術空間 臺中
  • 1998 一九九八立川國際藝術季 日本‧立川
  • 1998 老樹新枝-藝術家另類風格展 臺北市長官邸 臺北
  • 1997 第四屆洛杉磯國際藝術季-東方的燈籠 美國LA ARTCORE 美國
  • 1996 1996臺北雙年展:臺灣藝術主體性-認同與記憶
  • 1996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 1996 發現臺灣美術的新力量 臻品藝術中心 臺中
  • 1996 臺灣的傳承與展望—-漢雅軒精選 漢雅軒 臺北
  • 1995 門神新年代 皇冠藝術中心 臺北
  • 1995 奇妙的抽象藝術 飛元藝術中心‧臺北、臻品藝術中心‧臺中
  • 1995 串門藝術空間‧高雄
  • 1995 他者-距離 漢雅軒 臺北
  • 1995 羅馬七人展 羅馬開放工作室‧義大利羅馬
  • 1995 線條的表現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臺北
  • 1995 第十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畫廊 新加坡
  • 1995 臺灣傳奇 臻品藝術中心 臺中
  • 1995 臺灣美術的思辨與論證 臺灣省立美術館 臺中
  • 1994 臺灣-香港 臻品藝術中心 臺中  三行畫廊 香港
  • 1994 歲首話春資 龍門畫廊 臺北
  • 1994 抽象對話 串門藝術空間 高雄
  • 1994 颱風季節 –現代藝術在臺灣  臻品藝術中心  臺中
  • 1994 第九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 國立歷史博物館 台北
  • 1993 芝加哥國際畫廊博覽會 美國‧芝加哥
  • 1993 圖像演義 串門藝術空間 高雄
  • 1993 戰國新誌 臺南新生態藝術環境 臺南
  • 1993 臺灣現代美術大展—-邁向顛峰 積禪50藝術空間 高雄
  • 1993 香港國際藝術博覽會 香港
  • 1993 日本東京國際藝術大展(TIAS)日本‧東京
  • 1992 臺灣泥雅開幕展 臺灣泥雅畫廊 臺北
  • 1992 臺灣新生態開幕聯展 臺南新生態藝術 臺南
  • 1992 「新生代的崛起」聯展 臻品藝術中心 臺中
  • 1992 九月現代三人展 皇冠藝術中心 臺北
  • 1991 九十年代取樣展 帝門藝術中心 臺北
  • 1991 臺灣當代繪畫趨向 悠閒藝術中心 臺北
  • 1991 臺灣當代抽象光譜七人展 永漢國際藝術中心 臺北
  • 1990 當代畫家素描展 誠品畫廊 臺北
  • 1990 臺灣美術三百年作品展 臺灣省立美術館 臺中
  • 1990 第五屆亞洲國際美術展 馬來西亞國立美術館 馬來西亞‧吉隆坡
  • 1989 誠品畫廊作品欣賞系列 誠品畫廊 臺北
  • 1989 國立藝術學院教授聯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 1988 第三屆亞洲美術展覽會 福岡現代美術館 日本‧福岡
  • 1987 現代繪畫新貌 國立歷史博物館 臺北
  • 1987 第二屆亞洲美術展覽會 國立歷史博物館 臺北
  • 1987 當代繪畫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 臺北
  • 1987 中華民國當代繪畫展 韓國現代美術館 韓國‧漢城
  • 1986 中韓現代繪畫交流展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臺北
  • 1985 國際版畫雙年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 1984 中華海外藝術家聯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 1983 法國華裔藝術家聯展 巴黎市政府 法國‧巴黎
  • 1982 今日之大師與青年畫家展 巴黎大皇宮 法國‧巴黎
  • 1977 自由畫會第一次展 元九畫廊 臺北

得獎

  • 2004 杜拜國際繪畫創作營卓越獎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典藏

  • 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澳洲白兔美術館、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及私人收藏

簡吟如 Chien, Yin-Ru

24_天使照

個展

  • 2012 《土地的力量:部落植物製皂記》,臺東鐵道藝術村,臺東
  • 2009 澳洲Freemantle 藝術中心《Once you were we, soon we will be you 《曾經你是我, 不久 ,我也會是你》老人訊息交換計畫 Perth, Australia伯斯, 澳洲
  • 2009 簡吟如個展《歷史課》誠品書店公館店 臺北,臺灣
  • 2008 簡吟如個展《離別的車站—未婚妻的漫長等待》檳榔園藝術空間 屏 東 台灣
  • 2008 簡吟如2008個展沒有人死亡的情殺現場—後街植物園探測計畫》北 風 藝廊 臺北,臺灣
  • 2006《在我們生活的角落》臺北國際藝術村 臺北,臺灣

聯展

  • 2012 社區型藝術介入空間作品《餐桌上的肥皂》、《陶瓷彩繪拼貼故事牆 《時間的住所》三貂嶺, 新北市 ,臺灣
  • 2011 複合媒材動畫《一躲愛戰鬥的花》花蓮港口部落水梯田濕地藝術展 花蓮 臺灣
  • 2009 台北當代藝術館《於是,詩成了一種觀念,一間自身的廚房》臺北 捷運中山站,臺灣
  • 2009 二二八藝術巡迴展《那些被掩埋的歷史片段瑣片》高雄(228和平公 園),臺南(臺南神學院),臺灣
  • 2008 《吃情女》聯展 花蓮酒廠文化創意園區 花蓮,臺灣
  • 2008 《作家私裝置》聯展 花蓮酒廠文化創意園區 花蓮,臺灣
  • 2008《枕頭計畫—-你說我是你的秘密愛人 在腐敗森林的光線裏》關渡 美術館,臺北
  • 2007《九十九則未收到的訊息》綠島人權藝術季 綠島監獄文化創意園區, 綠島臺灣
  • 2007《白猫的對話》 薩圖馬博物館, 羅馬尼亞
  • 2006《北緯23度 東經121度》花蓮酒廠文化創意園區 花蓮,臺灣
  • 2006《在我們生活的角落》臺北國際藝術村 臺北,臺灣

得獎. 邀請

  • 2012 台東縣金鋒鄉芭伊工坊產學文創合作計畫
  • 2012 臺東鐵道藝術村駐村藝術家
  • 2012 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 文化部”藝術介入空間”邀請藝術家
  • 2011 花蓮港口部落水梯田藝術季動畫邀請製作
  • 2009 台北國際藝術村遴選赴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駐校藝術家&伯斯 frementle藝術中心交換藝術家
  • 2008 板橋435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
  • 2008 臺北市文化局視覺藝術類創作補助
  • 2007 綠島人權藝術季 國際藝術創作營邀請藝術家
  • 2007 德國思圖加特”東方西方”國際藝術營邀請藝術家
  • 2006 花蓮洄瀾國際藝術創作營邀請藝術家
  • 2006 《當我們在當代館廣場上含著詩,聞著色彩》臺北當代藝術館 邀請藝術家
  • 2005-2007 窈窕網路雜誌 寰宇現場 專欄作家
  • 2006 台北國際藝術村駐市作家
  • 2003 台北國際藝術村遴選赴奧地利格拉茲市交換藝術家
  • 1995 台北縣美展淡水河上的風起雲湧 得獎作品《河之祈歌》
  • 1995 短文《談戀愛》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 1995 短文《失語症》 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學經歷

  • 1999-2000 赴義大利斐冷翠修習 “低溫燒釉” 於Scuola di Ceramica, Montelupo, Firenze
  • 1997-1999 赴義大利斐冷翠修習 “紙漿藝術” 於Corso di Papier Mache
    “威尼斯古典面具” 於Firenze Papier Mache藝術工作坊 並為工作助手
    “金屬工藝”於 Arte Orafo, Firenze
    “石版畫”於Scuola Internazionale di Specializzazione in Grafica D’Arte
  • 1996 國立藝術學院(今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美術史組畢業

工作經歷

  • 2012 板橋社大藝術介入空間計畫瑞芳國小工作坊教師
  • 2012 林口興福國小公共藝術課程特聘藝術教師
  • 2012 板橋社區大學特聘教師
  • 2010-2011 臺北新光醫院血友病友藝術工作坊特聘藝術教師
  • 2011 花蓮港口部落水梯田藝術季 策展行政
  • 2010 桃園人文托兒所特聘藝術與人文課程教師並指導展出畢業 美術展
  • 2007 臺北當代藝術館邀請藝術家”好玩藝教室”特聘工作坊教 授紙漿藝術
  • 2001-2003 遊牧也可咖啡藝文空間主人
  • 2004-今 艾可兒兒童藝術工作坊主持
  • 2001 鶯歌陶磁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組員
  • 2000 臺北袖珍博物館特聘版畫與藏書票工作坊教師
  • 1996 臺北北投文物館美術企畫宇新聞稿負責人

科藝與我:

大學時上了李道明老師的課,嘗試著剪接與制作動畫,現在的創作中也會應用到,如2011年以花蓮大港口原住民部落故事為主題:ㄧ朵愛戰鬥小花,以繪畫過程行動為故事進行的動畫基礎。另外,在2009年與德國藝術家 verena kyselka 合作制作的”formosa experiment”亦以實景拍攝與拼貼動畫為技巧作創作。

 

 

 

 

 

 

 

 

 

 

 

張雙鳳 Chang, Shuang Feng

24_張雙鳳

  • 1996年 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學系畢(現改制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2000年 新觀念雜誌專欄插畫
  • 2006年~迄今 以「王樂惟」為筆名,不定期為自由副刊繪製插畫
  • 2004~2009年 陸續為《窮人客棧》、《在國家心中》、《47個流浪漢種》、《相愛從零開始 : 父子健行三百里》、《風箏家族》、《灰花》、《芭樂人生》等書繪製插畫。
  • 2011年參加2011 5th 高雄人來了-城市角色創作特展(大公仔換裝彩繪) 2010年參加2010高雄橋頭藝術村新台灣壁畫隊「蓋白屋」
  • 2010 年參加2010澳門創作人協會-【零壹】之《一粒豆》MV插畫”
  • 2010 年參加2010台灣設計師週-【給土地的15件禮物】
  • 2008 年參加2008朱銘美術館「藝術長廊徵件」入選
  • 2008 年參加安娜床上之島《插畫家看電影》插畫展

科藝與我:

因選修李道明老師的影像制作課程,才比較常往來科藝中心。

陳浚豪 Chen, Chun-Hao

24_陳浚豪

1971年出生於台灣南投
現居創作於台灣台北

1996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並於1998年取得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2002年6月至9月間受邀至美國舊金山赫德蘭藝術中心駐村。陳浚豪曾舉辦多次個展,包括:VT非常廟藝文空間「陳浚豪個展—之乎者也」(2010) 、「迷宮個展」(2007)、台東鐵道藝術村「花花帳個展」(2006)、華山藝文特區「瀉銀個展」(2002)、20號倉庫「個展—潛在氛圍II」(2002)、台北市立美術館「個展—潛在氛圍」(2001)。

自從1997年開始,陳浚豪即運用大量製造的工業化「圖釘」作為創作媒材,在空間中、畫布上以理性安排點、線、面的造型構成與光學原理,讓觀者藉由位移而能夠對作品獲得不同感知,在台灣當代藝術圈中獨樹一格。直至2009年底,才開始以「蚊釘」創作。利用木工裝潢時所使用的特殊「蚊釘槍」,進行古畫的臨摹創作。對他來說,這樣的臨摹是極為個人式的創作行為,同時也延續了先前的創作慣性─「在材質的限制性下尋找創作的可能性」。陳浚豪運用蚊釘與傳統書畫的水墨置換,視個人的臨摹為「再創作」的創作方式,將眾多書畫典範,以當代書寫的方式,賦予其嶄新的面貌。

科藝與我:

新媒體不僅停留在科技以及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它開展了全新的視覺藝術的操作概念,學習階段的創作理應包含廣義的藝術介面,讓藝術視野得以隨著時代,獲得開展。2000~2003期間,本人擔任台北國際藝術村視覺藝術經理,所策劃的展覽包含許多新媒體、複合媒材的呈現,其中的展覽『跨領域實驗室』邀請了國內藝術團體參與,包含在地實驗、泰順街唱團、後八、七塊、聲動劇場等。2006~2011其間,本人擔任關渡美術館策展人期間,也執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科技藝術展2007『詩路漫遊』於台中國美館、高美館、關美館,2008關渡雙年展企劃執行『夢I have a dream』,2010擔任國美館『後青春』展之策展人。

余傳富 Yu, Burge

24_余傳富

  • 富開爾科技資訊有限公司 / 資深總監 · 2011年7月至今
    • 富開爾科技資訊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10月,我們有堅強的工業設計團隊,並加入專業行銷企劃奇才,專研流行電子商品的設計製作,提供快速專業的行銷服務,全心實現顧客⋯⋯更多
  • 力竑科技公司 /  GLOBAL行銷企劃總監 · 2004年4月至 2008年7月
  • 牛頓出版公司 /  高中出版部高中部總監 · 2002年5月至 2004年5月
  • 龍騰出版公司 /  美編部經理 · 1999年4月至 2002年4月

科藝與我:

個人已經在設計領域有10幾年的開發創作經驗,主要是從平面開發設計到產品創作開發製造等,目前以專利多媒體的相關觸控研發、工業生產設計開發、多媒體半成品設計開發、精密開模加工設計開發等領域。多媒體應用學習, 不僅在創作上是很好的應用媒介,對於未來的各種經歷, 能刺激自己作為一個敏銳的創作開發掌握者,從設計模擬、生產加工與產品實驗測試服務,逐步拓展多媒體應用服務經驗。

由於多方面的學習體驗基礎,不僅是應用技術的學習,更能成為輕鬆切入台灣基礎設計研發與專業開發製造領域,目前傭有多項專利產品認證與跨國際開發製造生產能力, 謝謝。

曾己容 Tseng, Juliette Jii-rong

24_曾己容

  • 1991.09~1996.06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學士
  • 1998.09~1999.06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L’Universite Paris VIII Vincent-Saint Denis造型藝術學系學士
  • 1999.09~2002.06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L’Universite Paris VIII Vincent-Saint Denis造型藝術研究所碩士
  • 2002.09~2003.09 :法國巴黎西北-南特爾- 拉德芳斯-大學(巴黎第十大學L’Universite  Paris  Ouest Nanterre-La Défense) «當代世界的歷史» 藝術史高等深入研究文憑
  • 2003.10~2010.02 :法國巴黎西北-南特爾- 拉德芳斯-大學(巴黎第十大學L’Universite  Paris  Ouest Nanterre-La Défense) « 環境,文化與社會的過去與今日» 藝術史博士
  • 2004.08.01 -  2005.07.31 :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資訊模擬與設計學系以及服飾經營學系專任講師
  • 2010.08.01 – 迄今 : 聖約翰科技大學數位文藝系專任助理教授

科藝與我:

在北藝大求學期間曾在科藝中心修習許素朱、李道明和蘇守政老師的課,也常常在科藝中心剪輯影片等,並且也參加科藝中心舉辦的展覽、講座或活動等。

北藝大求學期間與科藝中心的接觸,讓我徹底了解科技藝術是未來藝術創作的重要趨勢;也因此,後來特別關心科技藝術創作的在當代藝術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從那時候起,不再排斥以電腦或數位科技來創作。

在國外求學時期,也特別會去學習與觀察西方人如何運用數位科技來創作。從國外求學回國之後,自己也成了『數位文藝系』,這一類數位科技設計與創作之相關科系的老師,教導E世代的學生們,如何利用數位科技來製作、產出與包裝文化創意的內容。科藝中心對我的影響,從我在北藝大求學時代的播種與發芽、經過我出國深造時期的成長與茁壯,直到我回國任教之後的開花結果,它的重要性無可取代並深遠流長。

歐佳瑞 Ou, Carrie

24_歐佳瑞

  • 2012~2013<布袋戲國寶大師-陳錫煌手作硬頭戴技術影音保存>
  • 2012   李敏勇<美麗島詩歌>發表會舞蹈演出<ㄧ個春天的童話-1947>影像創作
    • 第六屆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擁抱勞苦大眾的革命者-史明>舞蹈演出影像創作
  • 2011~2012<布袋戲國寶大師-陳錫煌手作軟頭戴技術影音保存>
  • 2011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傑出校友紀錄片>
  • 2010   <南投客家文史紀錄影音保存>剪接
    • <國家氧-微影像>台南文賢油漆行
    • 參與泰國藝術家Ka-ge Mulvilai<台北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計畫>概念及影像創作
  • 2009   跨媒體音樂劇場《OPUS WAWA》視覺指導及影像創作–台北政大
  • 2008   三十舞蹈劇場《阿基米德的掌紋》影像設計巡廻台北、桃園、嘉義
    • 製作嘉義縣鹿草鄉—–《埤頭堀文化紀錄片》
  • 2007   參與三十舞蹈劇場《紅衣 紅帽 紅舞鞋》影像設計於台北實驗劇場並赴美 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演出
    • 製作新竹縣文化局《地方文化館紀錄片》
    • 獲韓國亞洲文化中心邀請參與亞洲藝術體—亞洲表演藝術共同領航計畫演出
    • <RIAU>影像設計於韓國光州文化與藝術中心
  • 2006    EINS愛因斯【書寫】影像設計
  • 2005    參與「小亞細亞藝術網絡-跨領域工作坊」於韓國 首爾 NOTTLE劇團
    •  三十舞蹈劇場《新-公主?準備中!》影像設計
  • 2003    真快樂掌中劇團—陳三五娘影像設計  皇冠藝文中心小劇場
    •  「舞蹈空間舞團 」《域之二》影像設計於台北皇冠小劇場
  • 2004   「舞蹈空間舞團 」入圍台新藝術獎作品《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影像設計
    • 「金剛不壞」─台灣當代行為藝術錄像展。與「國家氧」
  • 2002   「第一屆台灣前衛文件展CO2」,與「國家氧」發表[糙]一作之文件與紀錄。
  • 2002  「中國錄像節」聯展,地點:香港MOST環境藝術館。與「國家氧」
  • 2001   「米變─亞洲跨文化計畫」,共同發表[糙]行為創作。展出地點為香港、北京、台北、嘉義、澳門、吉隆坡等六地。
  • 1995    第四屆時報廣告金犢獎-商業短片佳作
    • 果陀劇場《夢幻迷宮》活動影像製作
    • 果陀劇場《西哈諾》紀錄片製作

科藝與我:

第10屆美術系油畫組畢業,在校時曾選修李道明老師活動影像課程,由於大學時有機會在科技中心選修李道明老師活動影像課程,讓我的video創作可以有好的啟蒙。

從1990年代中期起,我就持續從事video影像藝術,種類包括 : video art 、 紀錄片、跨領域的活動影像創作。近年來,也以video影像藝術家的身分參與多樣化的表演領域 ,例如: 戲劇、舞蹈 ,並多次受邀參與跨國性的跨領域藝術計畫。

兒童美術方面,從2004年以來,我也開始在每週教材的引導加入影音多媒體,這成為我上課及招生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