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 手指e點靈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許多人到國立故宮博物院一遊,就是要看「清明上河圖」,但是很難一窺全貌,現在你可以更靠近它一點!最近故宮透過數位典藏,將原畫放大三倍,就像打開捲軸慢慢欣賞,而且還可以由手指點選,看到畫的細部。這套系統還將出國展出。
清明上河圖描繪汴京的富庶生活,是寫實風俗畫的傑作,有許多仿本的出現,其中最有名的是乾隆年間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只是原畫長11公尺,寬35公分,要湊近櫥窗,看清楚畫的細部並不容易,故宮的數位典藏計畫將這幅名畫重新呈現,最近在故宮地下一樓展出成果。
執行計畫的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許素朱表示,展場中以天花板的三部投影機,接併投射在長桌上的宣紙,將畫放大三倍,整幅畫共有42公尺長。
觀賞者可以以手觸碰桌子左邊的畫軸,畫會從頭開始慢慢捲動。而且到特定畫中場景,以手處碰畫上的光點,觸控的感應器功能啟動,就會以2D或3D影像,解說畫中景象。
許素朱說,清明上河圖在國際上就像是法國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知名,但是遠觀很難一窺全貌。像是畫中有個場景描繪「拉縴」的情節,因為汴河上漕運發達,有一艘即將通過虹橋的單桅貨船無法張帆,全賴船伕賣力撐篙,岸上十幾個人使命拉縴,才讓船隻得以航行,畫作十分細膩。
畫中還包括看野台戲、鬥草、放紙鳶、上花轎等情節,因此共選出了畫中17個場景,加入解說,希望觀賞者不要走馬看花。只不過因為擔心解說受到干擾,一次只能一個人操作。這項名畫大發現,即日起展到4月8日,民眾也可以到數位典藏計畫的網站點選看17個場景的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