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超旅程】2012未來媒體藝術節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
一般公告 交流活動 媒體報導 得獎專利
2011-12-29
[報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超旅程】2012未來媒體藝術節

 

飛池中藝術網
 
2012即將為我們揭開的是預言家所諭示的大變動?還是一個全新重生的宇宙時代?跨越科技、藝術、社會研究以及全球文化議題的「超旅程-2012未來媒體藝術節」將於1月1日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園內的關渡美術館正式開展!此展為臺灣首屆「未來媒體藝術節」,整體規劃囊括國際論壇、數位藝術作品、互動應用創作、動畫專區、工作坊、多媒體與音樂演出;受邀參與者亦橫跨國內外知名創作者、應用設計的傑出人才與學術研究機構,共四十餘件創作,「超旅程-2012未來媒體藝術節」以全景式的展示概念,邀集台灣媒體藝術領域中的創作者與研究者參與本次的藝術節,不僅被視為台灣媒體藝術的集結,同時鼓勵並激發了在地創作的原動力。展期從2012年1月1日至2月19日,歡迎民眾參與這場滿載而歸的超旅程。
 
科技藝術並非特殊的跨界創作,而是研究當代藝術文化、重建社會與藝術之關係的嶄新項目。此次展覽共邀請了三十多位國內外藝術家參展,形態上匯聚了從「數位媒體」延伸而出的眾多藝術作品、電子演出、應用創作與相關論壇講座,希望展現出人類於藝術創作領域裡,與當前社會文明相互影響下所產生對於未來可能性的想像。
 
透過展出龐大數量與眾多種類的新媒體藝術作品,便是顯現此當代藝術樣貌的最佳途徑。展覽中受邀參加的作品除了來自臺灣重要藝術家以外,更有多位國際間知名的經典藝術創作,錄像藝術之父白南準的《萊特兄弟》,結合影像、人際關係(兄弟)與飛行器三者涵義,創造出一種新的認知介面;一項具有結合社會批判與錄像藝術的比爾‧維歐拉,其作品《兩個女人》則透過「水幕」將兩個女人所處之前後空間的關係緩慢演譯出來,用最簡約的技術運用喚醒讓心靈觸動的感官知覺;超旅程的主題亦闡述了跨越傳統時間性的觀念,早期臺灣錄影藝術先鋒袁廣鳴的作品《記憶中的肖像-MIO》記錄了他的夫人的肖像,從藝術家日常生活的歷程裡,萃取出對無時間性的探究、林珮淳則以《夏娃克隆肖像》挑戰傳統的透視法,衍生「觀察者視角的不同會影響被看到的內容」這樣一件事。
 
相對於年輕藝術家群體而言,科技藝術應該是更為奔放自由的玩樂或是發想,有時甚至還有些無厘頭,如姚仲涵的《我會壞掉》、豪華朗機工的《游泳》,提出《食貪蛇》與《害人乓》的藝術團體叁式等人,義大利藝術家馬諦亞‧卡薩諾與恩佐‧維利亞雷的《不安的共感1.0》透過腦波儀的程式轉換,則將兩個互動參與者即時的面部表情與腦波活動相互結合,創造了新的溝通語言;在光與聲音兩者的關係闡述上,郭奕臣《曙光 – 蝕》這件作品中倒轉並利用了無線電電波將宇宙背景輻射轉換成低頻噪音,從而製造出異質的幽靈式聲響空間;而張永達的《Y現象–四聲道版ver. 2》則是直接將原生活環境音重新組織建構;如何讓冷冰冰的實體機械擁有人性化的溫暖靈魂?用電流!涅爾茲‧維爾克 Nils Völker的《七十五》與黃世傑的《EX-C-FB-Clear (KY) 》、《EX-C-FG-Clear (MRB) 》、《EX-C-FR-Clear (WM) 》、《BSB-G》以通電的風扇讓袋子彷彿有了生命;李明道幾個與人互動的可愛機器人與林世昌到處遊走的《匍匍匐》也是因為擁有了電性的靈魂才得以「活著」;茲摩恩Zimoun的《八十只現成的直流馬達、棉球、60×60x60公分的紙箱》則以電帶動聲音的形式為那些運動著的棉球提供靈魂的形體;曾偉豪《在聲中》則讓電流以靈魂的形式從身體流動至畫面,並因而讓整個牆面活了起來。
 
在藝術節中,多位藝術家也嘗試以展演的方式將媒介的探索行為過程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一當代舞團的《W.A.V.E.城市微幅》、黃翊的《Spin》、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的《萬有引力的下午》、豪華朗機工的《一日》、臺北市數位藝術中心與數位國內藝術家合作的《光怪》、周書毅與周東彥合作的《空的記憶》等等。
 
此外,對於想要深入探討或親自體驗藝術科技創作的民眾們,此藝術節之講演活動規劃還邀請了韓國白南準藝術中心主任朴東泉Manu Park與日本橫濱美術館首席策展人天野太郎Taro Amano來台參與「未來媒體藝術願景論壇」,在為期一日的活動中與臺灣新媒體藝術的學術與產業界等學者共同參與討論臺灣的產業化、科技化、藝術化的未來動向。喜歡與藝術家近身互動的民眾,還可選擇參加藝術家馬諦亞‧卡薩諾Mattia Casalegno的「藝術家工作坊」,體驗以腦波儀進行藝術創作的真實樂趣。
 
展覽中特邀國內知名動畫策畫人陳怡菁小姐為展覽所規畫的「加拿大傑出動畫精選」,也是藝術節的活動亮點。陳怡菁小姐與成立逾60年以上,以動畫實驗而著名的加拿大電影局合作,特選出十部近年來所製作的動畫短片: 有傳統的手繪、偶、拼貼動畫、真人表演到數位3D電腦動畫。在影片類型上,除了有敘事性、自傳性的《禮拜天》,《缺陷美》、結合舞蹈音樂的實驗作品《舞蹈的虛與實》,《馬莫里》之外,也有實驗性的前衛創作《印刷原色》,《造型遊戲》。精采的是,還難得地邀請到加拿大電影局資深動畫電影製作人馬克‧貝特朗Marc Bertrand,舉辦一場關於動畫與故事敘述的精彩講座。
 
而在這值得歡慶2012年第一天的開幕式,「超旅程」將盛大地舉辦數位影像與音樂結合的現場表演,多年前特邀來台受到熱烈迴響的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首獎得主加拿大藝術家赫曼‧科肯Herman Kolgen,此次他將與臺北藝術大學師生打擊樂團以及一位神秘嘉賓共同節錄演出作品《拼貼風景》,完整的表演內容同時於1月6-7日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廳增加售票場次。
 
數位世界將人類文明推向前所未有的進化階段,當代藝術也展現了極度不同以往的價值。「超旅程-2012未來媒體藝術節」在形態上匯聚了從「數位媒體」延伸而出的眾多藝術作品、應用創作與相關論壇講座,各式新媒體作品從實驗性的前衛藝術發展至今逐漸匯入主流,藉由「超旅程-2012未來媒體藝術節」,我們邀請您參與並見證前往未來的想像之旅。更多精彩介紹歡迎瀏覽超旅程官方網站https://2012fmf.cat.tnua.edu.tw/
 
藝術總監:王俊傑
 
參展藝術家:赫曼‧科肯+北藝大師生打擊樂團、馬諦亞‧卡薩諾 & 恩佐‧維利亞雷(義大利)、白南準(韓國∕美國)、比爾‧維歐拉(美國)、涅爾茲‧維爾克(德國)、茲摩恩 (瑞士) 、張永達、許素朱(小牛)、黃致傑、黃世傑、郭奕臣、李明道、廖克楠、林珮淳、林世昌、劉驊、豪華朗機工、蒲帥成、故事巢+黃心健、陶亞倫、曾偉豪、曾鈺涓、叁式、王仲堃、王連晟、魏德樂、姚仲涵、袁廣鳴、洪一平 + 影像與視覺實驗室、臺北藝術大學FBI實驗室、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臺灣藝術大學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科技實驗室。
 
指導單位: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 
主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策劃執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關渡美術館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歌德學院(臺北)德國文化中心、臺北當代藝術館、加拿大電影局 
贊助廠商:GRENFIDDICH格蘭菲迪、大寶科技有限公司、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

 



weibo facebook youtube 加入我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