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 Scape 公共藝術國際論壇五月八日開講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
展覽表演 講座工作坊 論壇研討會
2004-04-26
Next Scape 公共藝術國際論壇五月八日開講 

www.nksppublicart.com.tw

活動日期/ 五月八日 上午9︰00∼下午5︰30

演講地點/ 台北市立美術館視聽室

指導單位 經濟部工業局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台北市文化局

協辦單位 台北市立美術館

策劃單位 逸之森國際藝術顧問公司

【國際藝訊】

知名雷射立體影像創作藝術家、國際策展人林書民針對台北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即將在五月七日揭幕的『實擬虛境』公共藝術案,策劃了以『Next Scape』命名的國際論壇,五月八日假台北市立美術館視聽室舉辦七場專題演講。從策劃活動的過程中,策展人發揮了其於國際藝壇上的充分人脈與學術專長,將科技藝術的應用、發展現況與未來訂為論壇研討方向,邀集了世界上在此領域具有份量的主講人葛弗瑞·史托克(Gerfried Stocker,奧地利電子藝術館館長)、約爾斯·索特(Joachim Sauter,德國ART+COM創意總監)、南條史生(Fumio Nanjo,日本重量級策展人)、彼得·希金斯(Peter Higgins,英國Land Design Studio領地設計工作室創意總監),並邀請國內研究科技藝術發展的藝術學者林宏璋,共同為科技藝術以及新媒體藝術在公共空間的發展面向把脈並整合出多元的發展方向,也為公共藝術在學術上的研究作累積,提供對此領域有興趣的藝文界人士與大眾,能有更多的資源作參考研究之用。

此外,該論壇也將安排國際藝術家新宮晉(Susumu Shingu)與湯尼·克雷格(Tony Cragg)與台灣藝術家以及對公共藝術有興趣的民眾在公共藝術的創作與設置上作深度的經驗分享。

活動洽詢 逸之森國際藝術顧問公司 (02)27552-698

藝術總在不同年代反應時代的文化風貌,相信台灣公共藝術的發展在科技年代中將有更多突破性的創意與進展,面對劃時代的革命,特別是當代藝術創作者,面對城市地貌空間快速變遷的觀察,能否與電子科技瞬間幻化的腳步與時俱進?藝術家如何與科學家合作創造出最發人深省的科技藝術?國外科技藝術與公共藝術的執行經驗如何移植到國內來?都將會是此次國際論壇的重點所在。

為使讀者能對與案主講人的演講主題與個人背景有更深刻的認識,此文將針對論壇之內容做一簡短扼要之介紹。

【專題演講1】

數位藝術的公共領域性– 空間、時間與符碼

主講人:葛弗瑞 史托克(Gerfried Stocker)

史托克出生於1964年。他於1994年起擔任奧地利電子藝術中心(Ars Electronica Center)的藝術總監,是一位獨立的多媒體藝術家,也是多媒體音樂家。1991年,史托克創立了一個以實踐跨領域創作為目標的團隊X空間(X-Space),並在融合互動技術、機器人與通訊工程的架構下,完成了許多裝置藝術與表演藝術計劃。

=======================================================

【專題演講2】

公共空間中的新媒體藝術–媒體是建築與公共領域中的互動表層

主講人:約爾斯·索特(Joachim Sauter)

索特,1959年生,現為ART+COM共同創立人,並擔任創意總監至今,長期從事新媒體藝術創作與設計,2001年起擔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位媒體設計客座教授,講學於全球各大院校,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數位媒體實驗室、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義大利伊夫利亞互動設計學院、東京多摩藝術大學及米蘭多穆斯學院等。

【專題演講3】

數位領域中的真實力量

主講人:彼得·希金斯(Peter Higgins)

希金斯業自英國建築學院,並曾獲頒五年級優異學生獎。1992年,創立領土設計工作室(Land Design Studio),並擔任創意總監。與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奧地利電子藝術中心等機構密切合作,發展提昇博物館對民眾吸引力的界面與新技術應用。曾參與多場國際研討會,包括1998年荷蘭設計學院舉辦的《視界5之門》、2000及2002年英國論壇(British Council)舉辦的《博物館、藝廊與文化機構之設計》、2000及2001年分別於義大利與瑞典舉辦的歐洲科技合作展(ECSITE),以及2001年奧地利的電子藝術節。

【專題演講4】

藝術與都市計畫的新方向

主講人:南條史生(Fumio Nanjo)

南條史生生於1949,現任甫於2003年10月開幕的東京六本木森美術館副館長,同時也是藝評人與東京慶應大學講師。南條史生曾任職於日本獨立法人國際交流基金(1978-1986)、名古屋當代藝術中心主任 (1986-1990),並於1990年創立南條史生藝術公司。曾獨立或共同策劃過無數藝術展出,包括1997年的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1998年的台北雙年展及倫敦泰德美術館的透納獎、1999年第三屆亞太三年展等。南條史生也擔任多項公共藝術計劃顧問,包括日本東京新宿I-Land公共藝術專案藝術顧問、福岡博多區住宅藝術計劃藝術顧問,以及株式會設大林組東京總部藝術計劃藝術顧問等。

=======================================================

【專題演講5】

公共空間的互被動性: 邁向新媒體藝術的超社會寫實

主講人:林宏璋

林宏璋生於1964 年,紐約大學藝術人文博士,現職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擅長藝術理論、文化研究、精神分析與藝術創作,近年來更專注於新媒體藝術與科技藝術的研究與探討。

【專題演講6】

渾然天成機械動力藝術創作

主講人:新宮晉(Susumu Shingu)

新宮晉生於1937年日本大阪。年輕的時候在日本東京大學藝術學系主修繪畫,畢業後拿獎學金到義大利羅馬學習油畫。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看見自己的作品在風中舞動,興起了「用自然動力來作品」的想法,自此之後,風、水、雨、陽光在他作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新宮晉目前在全世界的公共空間還有兩百多件作品有包括永久以及臨時作品,日本關西機場的天花板風雕作品「無盡的天空」、與安籐忠雄合作位於大阪的三得利博物館(Suntory Museum)外的「波浪記憶」、義大利熱那亞港再開發計劃中的「哥倫布的風」等等,在台灣南港軟體園區的「彩虹的誕生」,是新宮晉第一件在台灣的作品。

【專題演講7】

創作經驗分享

主講人 :湯尼·克雷格Tony Cragg

克雷格生於1949英國利物浦(Liverpool), 1981於白教堂畫廊(Whitechaple Gallery)的個展讓他一躍而成為八○年代「英國新雕塑」的重要雕塑家。1988年代表英國參展第43屆威尼斯雙年展,同年獲得泰德美術館所頒的泰納獎(Turner Prize) ,其創作生涯更上一層樓,之後也創造過許多重要的國際性委託案。自1994年之後,他一直是皇家藝術學院成員之一,目前居住與工作重心均在德國。在台灣南港軟體園區的「思想的轉動」,是克雷格第一件在台灣的作品。



weibo facebook youtube 加入我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