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堆疊時空:航照與地景工作坊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
展覽表演 講座工作坊 論壇研討會
2020-11-06
[工作坊]堆疊時空:航照與地景工作坊

2021

跨領域藝術環境整合論壇 

前導活動I

 
 
堆疊時空:航照與地景工作坊
Space Time Overlays:
Aerial Photography and Landscape Workshop
 
 
活動日期:2020年12月12日 13:30 – 16:30 (共3小時)
活動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際書苑
學員人數:15人
學員應備:可上網之筆記型電腦
報名連結:https://bit.ly/3kvx2p7
 
 
 
關於「堆疊時空:航照與地景工作坊」
 
航照的視覺技術從過去人和飛機的結合,過渡到今日機器與身體的錯置與分離,如此的「演進」揭示了觀看的動能誘發與身體之間的動態關係。臺灣作家、編輯、航照與地景研究者黃同弘(黃湯姆)曾經在《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臺灣地景脈絡》中提道,「地景本身是首抒情詩,而每一幀航拍又皆是巨量資訊,層層疊疊地史的斷簡殘篇,緊緊咬合每個地方物質、能量、資訊與資本的流動。」。黃同弘藉由1943-1945年臺灣尚處日治時期的美軍偵測照相和當代衛星影像的分析比對,誘發出地景和地理的情感與批判敘事。
 
本工作坊邀請黃同弘從歷史航拍照片研究出發,再透過開放檔案資源、操作GIS系統、Google Earth等之運用,引領學員進入地景套疊與判讀的實作旅程。層疊的圖景猶如層疊的時間。工作坊也將結合北藝大與關渡一帶的地景,進行文化、歷史脈絡的異質測繪。
 
(本工作坊為「跨領域藝術環境整合論壇2021:視覺機器·肉身遊弋」之前導活動)
 
 
 
導師/講者:
 
黃同弘
生於臺中大甲。著有詩集《海岸山脈》、《火星上的抒情詩》,散文集《文學理論倒讀》,歷史航照研究專著《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臺灣地景脈絡》、《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
 
 
 
 
關於「2021跨領域藝術環境整合論壇:視覺機器·肉身遊弋」
 
法國哲學家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 1932-2018)曾於其著作《視覺幻象機器》(The Vision Machine)中,預示了某種合成知覺的觀看機器。當代視覺觀看技術如VR、AR、MR以及XR等有別於傳統影像的靜置觀看方式,重新定義了觀者在視覺域內和域外的身體感知軸向。這些以跨領域思考驅力所生成的當代視覺觀看技術,在非藝術領域早有例可循。醫學史中從聽診器藉由聽覺建構身體路徑的視覺感知便是其中例子。
 
本論壇擬於2021年舉行,希望能透過跨領域路徑的交織和碰撞,開啟視覺影像的思辨歧路,創造不一樣的實踐能量與維度。藉由跨年度之前導工作坊的規劃與論壇相互加乘,深入地從不同領域如醫學史、航拍史、科學史、社會學、哲學等所觸及的視覺技術和延伸出的視覺機器之發展,來討論、回應、思辨觀看與身體的連結和可能,並進一步折射出未來影像思考與創作實踐的光譜。
 
 
 
報名注意事項:
1. 報名即日起至2020年12月2日下午23:59止,逾期不受理報名。
2. 需收到主辦單位回覆已報名完成之確認信件,始報名成功。
3. 經過主辦單位資格審核後,主辦單位將於2020年12月3日寄出報名錄取通知。
 
 
 
 
 
 

 

 

 

 

 

 

 

 

 

 

 

 

 

 



weibo facebook youtube 加入我的最愛